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领导谦逊一回如何

来源:领导科学论坛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6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对于领导者来说,诚然有谦逊问讯带来的意外收获,例如三顾茅庐,但也不必过分夸大它的效用。 作者: [美]埃德加·沙因(Edgar H.Schein)译者:李艳/ 王欣出版社: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

对于领导者来说,诚然有谦逊问讯带来的意外收获,例如三顾茅庐,但也不必过分夸大它的效用。

作者: [美]埃德加·沙因(Edgar H.Schein)译者:李艳/ 王欣出版社: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:2020 年6 月

很少有下属不希望领导谦逊的,但也很少有领导在下属面前是真正谦逊的,他们常常把自己的处境描绘为“高处不胜寒”,骨子里信奉的是“人主无过举”。不过,在职场PUA、辱虐、甩锅现象日益引起公众关注、反感与批评的当下,埃德加·沙因的《谦逊的问讯》一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。

并非说教

谦逊是一种古老的美德,大概自人类开始思考群体和社会这个课题始,它就存在了。例如,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的《周易》之六十四卦,便专辟“谦卦”来演说谦逊的价值,“谦,亨,君子有终”,谦谦君子能够亨通,并得善终。孔子言“三人行,必有吾师”,则是推崇谦逊的至理名言。

不过,无论是历史,还是现实,都清楚地表明,泛泛谈论谦逊多少有些理想化或简单化。作为组织文化领域的开拓者,沙因绝非“莫之应也,则攘臂而乃之”的卫道士,很巧妙地把谦逊分为三类:基本的谦逊、选择的谦逊、当下的谦逊。

基本的谦逊是一种社会规则,是地位差距造成的,从某种意义上说,谦卑是必须的,冒犯地位高者要付出代价,它与顺从接近;选择的谦逊则由成就差距引致,虽然人们地位无差,不过有人成就更大,此时,谦逊是一种真诚的仰视,但它不是必须的,只是一种选择;当下的谦逊,既不是源自地位有别,也不是因为成就高下,而是发生在同侪间“有话好好说”或强势者的“不耻下问”。注意,“当下”意味着暂时,而不是持久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它与詹姆斯·马奇的“愚蠢术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因此,沙因倡导“谦逊的问讯”,并非主张组织、社会的掌控者、精英要对自己的地位、优势弃如敝屣,视若浮云。这不可能,也不必要。他把它限定在一个非常具体、狭窄的情境之中:首先,组织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,领导者不可能全知全能,所以,必须仰赖团队成员出智出力;其次,要胜利完成任务,良好的沟通是必要条件,而要实现有效沟通,关键在于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。如果你面临的任务并非如此,那么不必浪费时间聆听他的“说教”,反之,就不妨一试。

直面三大挑战

要做到谦逊的问讯,并不容易,需先直面三大挑战。

首先,付出信任时面临放弃部分个人IP 的风险在面对他人时,总免不了展现自己一以贯之的角色定位和风格,也即个人IP。为此,我们把自我分为两种,一种是隐藏的自我,与IP 不一致的部分全部隐藏起来,尽可能呈现另一种自我——“公开的自我”,与IP 的内涵一致或强化IP 的内容,即使它带给我们不舒服。信任一个人,就意味着把隐藏的自我部分奉上。这其中包含着弱点、失败的经历、与社会惯例悖逆的行为等等。“我将此心向明月”,以赤子之心示人,假如得来“奈何明月照沟渠”,可悲不可悲?可怕不可怕?

其次,认知混乱和低效很多人推崇马斯克信奉的“第一原理”,但假如他们拿它来审视自己的生活,十有八九要崩溃。这是因为我们的认知习惯,从观察到反应,再到判断,最后行动,都是进化使然。例如,观察,人的神经系统会基于期望、动机、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,知觉是选择性的;反应,由于人的情感反应早于观察或近乎同时发生,从而影响了判断和接下来的行动;如果数据的搜集是有偏差的,是被情感反应扭曲过的,那么,判断不可能是“理性”的。然而,在大多数时候,这个认知过程不乏合理,因为全面的观察成本太高;反应太慢很可能被风险、威胁、对手吞噬。不过,习惯、进化只能确保生存,却无法承诺成就。假如我们信奉理性是必要的,就得容忍一个稍显混乱和低效的过程,一个很可能不乏焦虑、挫折、枯燥同时交织着兴奋、挑战的过程。

第三,冒众人之大不韪,逆文化而行沙因认为,美国社会有两大特点使谦逊的问讯鲜见踪迹,一是任务导向的成果主义,一是说教的文化。有意思的是,这两种现象在中国社会也流布甚广。在一个低信任度社会,一个社会要素相对缺乏、个体较为原子化的社会,实用主义、个人主义和竞争导向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。同时,好为人师的现象,更是泛滥 “成灾”。例如,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一次演讲中就开门见山地调侃道:“每天都有5 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,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。”

文章来源:《领导科学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ldkxzzs.cn/qikandaodu/2021/0622/1464.html



上一篇:让问题极简
下一篇:规矩

领导科学论坛投稿 | 领导科学论坛编辑部| 领导科学论坛版面费 | 领导科学论坛论文发表 | 领导科学论坛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领导科学论坛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