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领导谦逊一回如何(2)

来源:领导科学论坛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6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然而,文化是这样一种存在,身处其中却浑然不觉,或者大家都是如此,你若特立独行,难免被视为异类、边缘化。文化冲突可以发展到极为激烈的程度,

然而,文化是这样一种存在,身处其中却浑然不觉,或者大家都是如此,你若特立独行,难免被视为异类、边缘化。文化冲突可以发展到极为激烈的程度,流血流泪极为常见。假如一个人要冒这样的风险去践行谦逊,那真有些强人所难。

但是,如果一个领导者有反思其所处文化的意愿,能掌握适度的冲突,容忍混乱和低效带来的不适,并对自己的形象持开放的心态,就可以探究谦逊问讯究竟是什么,该如何做了。

问讯如何做才是谦逊的

在2009 年出版的《互帮互助》(Helping:How to Offer,Give,and Receive Help)一书中,沙因首次命名了“谦逊的问讯”(Humble Enquiry):“是一门优雅的艺术,是帮助他人畅所欲言的能力,是不带预设答案的提问,是带着对另一个人的好奇心和关注建立良好关系的态度。”

文无定法,谦逊的问讯也无固定的模式,不过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。

首先,你愿意和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。如果对方对你无关紧要,你大可不必为其折腰降尊。

其次,之所以你愿意和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,是因为良好的关系——相互信任、有效沟通,对于完成你们的共同任务是必不可少的。因此,要先想清楚,对方是否对共同的任务具有独特的价值。在组织中,糟糕的关系通常是从未正确认知到成员的价值开始的,轻蔑通常又很容易被捕捉到,原本可能的协同、合作,就变成了相互指责、挖坑、对抗。反之,试图以谦逊感化一个并不真正合适的成员,也显得刻意且知其不可而为之。

再次,在践行谦逊的问讯时,要认定自己是弱势的一方,而非同对方进行辩争的输出者,任务是帮助对方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。

最后,在倾听答复时,要全神贯注。听懂了,是最为直截了当的“关心”。假如你没有真正理解对方,但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也可得“法乎其上,取乎其中”的效果。反之,如果你并非真诚关心,只是敷衍塞责,必然是既浪费了时间,又适得其反。

不应高估谦逊问讯的价值

对于领导者来说,诚然有谦逊问讯带来的意外收获,例如三顾茅庐,但也不必过分夸大它的效用。沙因承认它是一门“艺术”(gentle art),就意味着它的“度”很不容易把握,有非常多的隐性知识“潜伏”其间,而学习隐性知识并非易事。

首先,打造一个充满谦逊的组织文化,固然让其成员如沐春风,但考虑到组织面临的竞争压力,必须平衡对内谦逊与对外“狼性”的关系,如何在自己人面前谦恭有礼,在竞争面前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凌厉,并不容易把握。

其次,对领导者而言,组织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固然有其价值,但不应该视其为唯一的核心任务和使命,不应该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琢磨它的技巧。例如,在沙因眼里,DEC的创始人奥尔森有时会展现出谦逊的问讯,有时候也“冷酷而专制”。但是,这是不是DEC 成功的核心要素?当DEC 因为过重的对抗IBM 的情结而成为“本可以成为第一家创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,却未能抓住这个机会”的“中浪”时,难道主要是因为奥尔森陷入了说教模式吗?没有明确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。事实上,《谦逊的问讯》中虽然有诸多案例,但这些案例大多远离组织决策的核心领地,或反映了它的地位和角色的价值。

对于部下和追随者,也不宜太过看重领导者谦逊的价值。有一个非常极端但发人深省的说法是,“道德只是低等人群用来阻碍少数高等人的虚构事物”。关系导向如果偏离了任务完成,无法产生期望的成果、成就,谦逊就会变成虚构之物,谦逊的问讯则变成了看上去很美的花瓶。因此,我们不应该把它变成“拜谦逊教”,毕竟,除了尊严和受人信任的满足,成长、成就同样要纳入我们的“决策目标函数”。

再次,有时候,相互信任不是基于谦逊产生的。沙因一定不会把谦逊的问讯变成一个无所不装的筐,凡利于成员相互信任、良好沟通的特质、行为或要素,都贴上谦逊的标签。比如,乔布斯就喜欢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的同事“(你的)工作很烂”,因为他认为,“与优秀自信的人合作,不用太在乎他们的自尊”。当然,他也是如此对待自己的:“我是那种只想成功,不在乎是非的人,所以,无论我原来的想法多么顽固,只要反驳的人拿出可信的事实,五分钟内我就会改变观点。我就是这样,不怕犯错。我经常承认错误,没什么大不了的,我只在乎结果。”这表明,对于真正与你利益攸关的人来说,建立信任的方式是多路径的,并非只有谦逊这条独木桥可过。有一句话叫“不打不相识”,开诚布公地“对抗”也未必不可达致肝胆相照之境。

文章来源:《领导科学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ldkxzzs.cn/qikandaodu/2021/0622/1464.html



上一篇:让问题极简
下一篇:规矩

领导科学论坛投稿 | 领导科学论坛编辑部| 领导科学论坛版面费 | 领导科学论坛论文发表 | 领导科学论坛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领导科学论坛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