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300员工有35名领导合理吗?看懂3个套路,老员工

来源:领导科学论坛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11-1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有个问答:公司只有300名员工,中层和高层领导就有35位,合理吗?很多人都指责这是“人浮于事、官多兵少”。其实,本人的观点还是实事求是,企业人员结构配置,不能表面上看比
有个问答:公司只有300名员工,中层和高层领导就有35位,合理吗?很多人都指责这是“人浮于事、官多兵少”。其实,本人的观点还是实事求是,企业人员结构配置,不能表面上看比例,关键看它是不是持续盈利和长远发展。不管人员是什么结构,只要让企业发展、员工涨薪、骨干成长,那就是好结构。不能让企业盈利、员工进步的“结构”,比例再科学,也不是“好结构”。看懂以下这3个“套路”,老员工说:原来如此,这3点实情,说到点子上了。
【一】从问题表面上,看似是指责“官多兵少”。
体制内的国企、公务、事业单位,由于历史和机制原因,人员只能进不能出、只能上不能下,必然会出现“机构庞大、部门臃肿、人浮于事、效率低下”的“大企业病”,其实,小企业小单位,由于人员摆布更难,反而更容易患上这种“三高”肥胖的“大企业病”。
很多体制内单位,各层管理人员与一线岗位人员比例普遍超过三分之一。中层以上人员有35人,这是比较好的。每个中层管理人员至少要领导三四个管理人员吧,所以,管理人员100多个,占到三分之一,这都是常态情况,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。
还有一个主要原因,就是体制机制的原因。再小的单位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。比如,300人的单位,至少有一个领导班子5-7位成员,下面至少要设八九个处室和一正一副中层,下面至少要设五六个二级单位(比如生产车间、分子公司等等),二级班子设3-5名中层管理人员。这样算起来,中层以上领导35位以上,还算合理。
每个处室怎么也有三五个管理岗位人员吧,比如财务处至少有七八个人,公司办至少四五个人,人力资源部五六个人。二级单位至少还有技术员、安全员、质检员等十来个管理人员吧。这样算下来,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和普通管理人员共计100多人,200名员工干活。这个比例还是算作精简高效的了。
【二】深度思考一下,“官多兵少”反而是大家乐见其成的。
体制内的人,人员相对固定不流动,工资稳定没弹性,大家总要有所追求,只能追求“帽子”。不管是“实职”帽子,还是“虚职”帽子,有“帽子”总算有“面子”。尽管体制内单位都有“职数”限制,但各单位还是创造条件设置职位,让大家都有“进步”空间。
体制内单位实行职务和职级制度,比如,一个科室15人,可能十年二十年都是这15人,总不能让人一辈子当科员吧,所以,设科长一个,副科长三个,主任科员四个、副主任科员五个,科员三个。也不一定是12个科级指挥3个科员,其实,人人都要干活,就是挂个“帽子”,涨几百块钱,出门都叫科长,面子上好看。
所以,300人的单位,可能有一大半人都是“带长”的,反而运转更顺畅了,因为大家乐见其成,人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未来,早晚挂个长,不至于一辈子当个科员吧。心,理顺了,工作也就理顺了。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,却起到了无形的推动力。其实,也要理解上级的良苦用心,人心都是肉长的,大家辛辛苦苦工作,总要给他们一点盼头吧。
其实,这并不是体制内独有的,外企民企也要会设置人才成长通道,比如,销售类企业,会设置销售总监、副总监、销售部门经理、高级业务经理、业务经理等等,让员工有持续成长进步的通道和盼头,员工奋斗才有劲头。
【三】实事求是地分析,企业人员结构如何摆布,核心看它是否适合企业发展。
300员工的企业有35个中层是不是合理?要看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特点,如果是生产类型或销售类型的,这个比例显然不合理。生产型和销售型的企业,人工成本高,人员结构要向一线倾斜,管理人员要少,操作工人和销售人员用提成制来管理就比较合适。还有科技型企业,管理人员要更少,因为产生价值的人员主要是科技人才,如果管理人员一大堆,科研人员没几个,这种企业活不长。
如果是投资类、外包类、工程类等企业,管理人员多,也是正常的。比如,某公司是承包工程类的公司,核心骨干是营销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,有35位中层,另外300人可能都是财务、监理、安全、预决算人员等等。有工程时,再外包大量施工人员就可以了,不需要养太多一线人员。

文章来源:《领导科学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ldkx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1110/1634.html



上一篇:江西一集中隔离点带班领导擅离职守打牌被撤职
下一篇:常州市领导走访慰问 抗疫一线人员

领导科学论坛投稿 | 领导科学论坛编辑部| 领导科学论坛版面费 | 领导科学论坛论文发表 | 领导科学论坛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领导科学论坛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